嬰兒的餵食、成長與營養評估 |
一、嬰兒餵食
母乳哺育的一些問題 1.工作、奶量不足常是母親捨棄母乳的藉口。其實,可考慮將母乳先行抽出,加以冰凍貯存,適時取出溫熱哺育嬰兒;至於母乳分泌量,是與「吸吮刺激」 成正比關係,嚴格來說,和「吸吮次數」更有關係。根據研究,母乳分泌量在吸吮後五分鐘內達最高量,但若超過五分鐘,更久的吸吮,也不會再增加母乳的分泌量;但一天內嬰兒更多次的吸吮,將使母乳的奶量分泌更充定足。換言之,吸吮次數少的嬰兒勢必因奶量不足而發生「成長遲滯」,導致體力差、吸吮能力低落,無法有效刺激更多的母乳分泌,奶量更形不足, 使『成長』更『遲滯』。為避免這種惡性循環,可考慮給母乳哺育兒更多的吸奶次數,必要時一天十二~十六次也無妨,有助於乳汁分泌及嬰兒的成長。 2.新生兒黃痘,常讓媽媽不敢哺乳,其實,如果經檢查,非肝膽毛病或其他病理性原因,則不需要停止母乳哺育。
副食品 四~六月大以後添加為宜。有些建議,2~4 個月就添加柳丁、橘子汁等,但文獻上報告,這很容易引起過敏。須注意嬰兒並不特別需要添加「高蛋白」的食物。 一般以穀類食品為主,其中又以米粉比麥粉為優先。 另外兒童在二歲以內,許多體內組織的發育、荷爾蒙的製造、腦部的成長,均需脂肪和膽固醇。所以,是不應特別限制脂肪和膽固醇的。 九個月大~一周歲的寶寶,每天至少攝取500cc之奶量,才能維持固定鈣質的攝取;如果改吃一般成人食用的奶粉或鮮奶,建議在一周歲以後,至少在九個月以後為宜。 二、成長評估 一個月之內的新生兒生長遲滯的定義有二;1出生後十天,體重仍然繼續下降;2出生後三星期,體重仍然無法恢復至出生體重。 滿月後的嬰兒,身高、體重、頭圍之成長是否正常,可由生長曲線圖測知。 三、營養評估 除了上述之身高、體重、頭圍外,體位檢查尚包括皮膚皺摺厚度、肌肉厚度等;日常飲食記錄換算也非常重要。必要時考慮做實驗檢查﹝CBC,serum protein.A/G ratio,24hours linn 3creatine for cre泊的height index.etc........﹞ 資料來源:李宏昌 中華民國小兒科醫學會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