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美強生產品

0

你的孩子是個破壞王嗎?

道爾敦課輔中心主任 賴映秀

      當寶寶七、八個月大時,開始出現用雙手撕?、丟東西……等動作,到了一歲左右開始學說話,「破壞」行為會變得更頻繁也更精細,常令人頭痛;父母應了解孩子行為發展原因,協助他掌控自己的動作,才能有效避免破壞行為的發生。

      剛學會走路還不會說話的小妤,扯著媽媽的衣服咿咿呀呀的吵著要媽媽手中的行動電話,任媽媽怎麼哄他、安撫他,都無法轉移小妤的堅持,越叫越大聲還哭了起來,最後媽媽只好妥協把收機給了她才讓小妤安靜下來。這已經是半年來的第三支手機,前兩支已經在小妤手裡毀了,看來這支也是凶多吉少。

      午餐後,小傑把餐桌上的碗推落地上,碗破了發出響亮的聲音,小傑沒有被嚇哭,倒是嚇得媽媽從廚房裡衝了出來,小傑還開心的撿起了碎片交給媽媽,雖然小傑沒有因此受傷,但也讓媽媽捏了一把冷汗,頭痛的是不知道小傑喜歡上摔破碗的聲音,還是媽媽驚慌的神情,這樣的戲碼一天可以上演好幾回,逼得媽媽只好把家裡的餐具全換成了摔不破的塑膠製品。


來自好奇心及探索慾望

      「破壞」是孩子成長發育過程中常會出現的現象,原因可能來自孩子動作發展上的需要或是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慾望使然,也可能是孩子為了博取注意,而導致的類化行為,每個孩子所展現出來的「破壞」狀況、程度雖都不相同。


      摔壞東西、撕書、翻箱倒櫃、拆玩具甚至是破壞家具……,卻同樣的讓許多父母極為頭痛,防小偷似的總是要東收西藏,因為只要孩子手摸得到的東西,大概無一能倖免,在家裡還好預防,最擔心的是到別人家裡作客時,一個不留神把別人的東西弄壞了那才尷尬呢!所以家有一個這樣的「破壞魔王」,父母為了避免尷尬場面發生,唯一的方法大概就是「禁足」了。

      幼兒的動作發展從出生就開始了,很多父母都應該感受過初生寶寶的抓握力驚人,到了七、八個月還會出現用雙手撕?、丟東西……等動作,到了一歲左右開始學說話,也可以走路了,「破壞」行為會變得更頻繁也更精細,當然也更令人頭痛。

      就如一歲的芊芊愛上的是~撕紙遊戲,報紙、雜誌、故事書,甚至是爸爸不小心放在茶几上的重要文件,到了芊芊手裡就彷彿進了碎紙機一般,撕滿一地的碎紙後,芊芊還會開心的幫忙媽媽收拾進垃圾桶,面對著大發雷霆的爸爸,芊芊趕緊躲到媽媽的背後「等她長大一點就會好了啦!她那麼小又不懂,你生氣有什麼用?」媽媽總是幫芊芊說話,卻也難掩心中的無奈。


了解孩子發展,給予練習機會

      相信許多父母都知道孩子的每一個行為背後,總有著一個值得探討的涵義,有時孩子的行為表現雖令人讚賞,卻不一定值得鼓勵。當然,在破壞行為出現時,也不能因為父母的情緒而大聲喝止或只是消極的嘆息。孩子對於周圍環境和外界事物的理解和感知,多半是伴隨著動作而進行的,幼兒對自己身體的控制並不容易,尤其手眼的協調發展尚未成熟,開始每一個動作時都會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導致父母眼中的破壞行為出現,但這些行為卻常是幼兒精細動作發展的一種練習過程,父母的訓斥與禁止不知不覺中卻減少了孩子練習的機會,情況也不見得會有所改善,但父母若能了解孩子的發展,細心的協助孩子練習,掌控自己的動作去體驗周圍事物,才能有效的避免破壞行為的發生,對於孩子自信心的建立也有正面的幫助。



給孩子一些「破壞空間」

      小妤喜歡手機很可能是因為好奇心使然,當玩具手機已經
無法滿足他探索的慾望時,父母應該陪著他去探索、陪著他用正確的方法玩,甚至陪著他在可以容忍的程度下「搞破壞」,例如:拆開手機讓他看看裡面的構造,也許小妤就不會摔壞前兩支手機了,滿足孩子好奇的需求,就可以預防破壞行為的發生,給孩子一些破壞的空間,將會成為孩子未來創造力發展的基礎。

      而從小傑的個案中我們也不難發現,孩子潛意識裡有著「吸引媽媽注意力」的目的,打破碗之後,將會得到媽媽的關注目的就已達成,即便是挨一頓罵……。如果媽媽持續用慌 張無奈的態度去處理善後,狀況勢必很難獲得改善。

      三歲前的幼兒並不適合離開父母的視線,哪怕只是餐桌到廚房的距離,家裡常常是孩子最容易被冷落的場所,媽媽一忙就忘了注意孩子現在正在做什麼,當孩子無意間發現製造出一個破壞行為就可以引來關注,很自然的破壞行為就會一再的出現。

      因此如果父母無法隨時陪著孩子,還是可以用聲音、用眼神,讓孩子感受到你無時無刻的關注,指派一些工作給他「小傑!幫媽媽收筷子」「小傑!把桌子擦一擦」孩子是樂於參與的,相信他會玩得很開心,不會無聊,自然也不會有閒工夫搞破壞了。


了解背後原因,引導正確學習

      當父母發現孩子的破壞行為時該制止嗎?千萬不要讓自己情緒混亂了判斷力,而應探討破壞行為背後孩子究竟要表達的是什麼,再決定該如何糾正,並引導孩子正確的發展

      在陪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擁有成熟穩定的判斷力是極為重要的,孩子擁有愛破壞的天性,也可能是創造力萌芽的一種展現,父母如果懂得善用這樣的特性,加以引導和鼓勵,對於孩子的大腦發育及日後處理問題能力的提高,有相當的幫助,更重要的是可以讓孩子從小培養出了一種濃厚的求知欲望。

      但是父母的個性如果不夠成熟,很容易會抹殺了孩子愛動、好奇、勇敢的天性,反而不利於孩子的人格發展及智能培養。套一句廣告詞「寶寶一歲,媽媽也一歲」,每一個新生命的誕生,都是一個獨立而且不同的個體,對父母而言也絕對是一個不同的開始,寶寶需要學習,父母更需要學習唷!



(詳文請見BabyLife育兒生活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