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美強生產品

0

現代幼童健康威脅:蛀牙

台北長庚醫院兒童牙醫科主任 林孝禺


      根據衛生署近年委託學術相關機構所進行的全國研究調查顯示,國內兒童持續居高不下的流行疾病為眼疾、近視眼,另一項就是蛀牙,到底有多少小朋友年紀輕輕就會蛀牙?而且蛀牙多不多?寶寶牙齒蛀掉的原因究竟何在呢?

      蛀牙固然是個好古老的話題,但是到21世紀仍有數算不盡的研究,利用更新、更準確也更徹底的方法來解決及治療蛀牙問題。以下將介紹幼兒蛀牙的困擾。



台灣蛀牙率高

      蛀牙正式學名為「齲齒」,在公元2000年台灣地區,六歲小朋友乳齒的蛀牙率約有88%,也就是等於一個20~30位小朋友所讀的幼稚園大班,或是國小一年級的班上,大概只剩兩、三個嘴裡乾乾淨淨,還沒惹上牙齒破了洞的麻煩。但太平洋彼岸的美國,可以優秀到全國小朋友到十二歲的時候,有超過50%的學童口腔裡沒有一顆蛀牙,沒有一顆牙有被主動拔掉或被填補的紀錄。


      很明顯的,蛀牙與種族不同、環境不同,或是生活水準有關嗎?的確,蛀牙在全世界的分布的確不平均,美國、加拿大、北歐此類已開發國家,就是表現優異,蛀牙速率下降;而台灣地區可就被列在與墨西哥、智利、泰國等類別,也就是「高蛀牙發生率國家類」,可見在預防蛀牙工作上,我們還只能算是開發中國家吧?



造成蛀牙的原因

      台灣的小朋友乳牙蛀牙既然這麼普遍而且嚴重,可得讓家長們了解蛀牙形成的機制。早在1960年以前,蛀牙就已經被學者們歸納圖示成一個三連環的簡圖,其中之一,蛀牙其實是少數致病細菌所導致的慢性細菌性傳染病,即「細菌」的感染;其二,必須具有「牙齒」,以作為細菌附著及侵犯的對象;其三,必須具有「受質」,也就是各類的食物,以利於細菌生長代謝的滋養成分。


      後人對此三環因子,加以補充了一個環——「時間」,成為回環因子,也就是說,蛀牙感染若想成立,必須要靠足夠時間的接觸培養才行。

      蛀牙致病菌種,已經被找到並且證實了就是「突變種鏈球菌」,尤其小朋友口腔內種類繁多,唯它可以發揮特殊的黏著效果,附著在平滑的牙齒表面,之後會呼朋引伴招集同類,形成一個外表白色黏稠不易被去除,內部環境穩定、好大量繁殖後代的「生物膜」。

      它常常在小朋友乳牙鄰接牙齦的凹陷區帶,形成整區環狀的所謂牙垢,大家熟悉的牙垢若是指殘留在口腔的食物就是牙垢,其實也沒錯,但更大的成份是細菌,所以更正式的牙垢,名稱叫作「牙菌斑」。牙菌斑裡的突變形鏈球菌,對人體全身性不造成其他的致病感染,只是它一旦在口腔內為了求生存,得利用殘存食物中的醣份,代謝後所遺留的產物就是「酸」。

      而牙齒表面堅硬的琺瑯質,佔97%的含鈣無機化合物結晶,在酸白環境當中,就不得不把鈣離子丟掉,游離到口腔潮濕的口水中,而結晶結構就開始軟化了。





(取材自育兒生活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