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美強生產品

0

自然產

文╱林口長庚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 蕭勝文


      每位產婦的經驗都不同,就算是同一位產婦但不同產次也會面臨不同的情形,可能是常見的「第一胎較難生」、「第二胎之後較好生」,但也有可能是出乎意料的「第一胎急驚風」、「第二胎慢郎中」。

      當然有時也會出現無法掌握的情形,原本已算好良辰吉日準備剖腹生產,但寶寶卻迫不及待要自然產;或是在自然產待產過程中,遇突發狀況而需要施行緊急剖腹產。不過準媽媽們若對生產過程有多一些了解,不僅能更有準備去面對生產過程及了解過程中的醫療措施,也可以對可能發生的突發狀況作初步了解。



何時該到醫院待產?


      「是不是肚子開始痛就代表要生了?」當然不是,而且不規則陣痛也不代表產程要開始,若發生破水及陰部出血的情形則要立即到醫院檢查。

      進入「第一產程」的「潛伏期」(規則產痛開始後~子宮頸開4公分)時,規律性子宮收縮的間隔會越縮越短,初產婦每10分鐘收縮3次或3~5分鐘1次,經產婦每3~7分鐘1次,此時子宮頸會緩慢擴張,伴隨少量暗紅色分泌物,經內診檢查子宮頸擴張程度,一般大約2~3公分時會建議入院做準備。潛伏期長短則因人而異,一般而言,初產婦最長可達20小時,經產婦則在14小時以內。



自然生產的過程


1.第一產程「活動期」
      從潛伏期之後到子宮頸全開(10公分)的階段稱為第一產程的「活動期」(子宮頸開4~10公分),陣痛會更密集,約每1~3分鐘陣痛1次,每次持續40~60秒。初產婦每小時子宮頸開1.2cm以上,且胎頭下降1cm以上;經產婦每小時子宮頸開1.5cm以上,且胎頭下降2cm以上。一般而言,初產婦約在10小時以內,經產婦約在8小時以內完成活動期。


2.第二產程--胎兒娩出
      從子宮頸全開到寶寶娩出,此階段稱為「第二產程」,此時陣痛時間會延長,每1~3分鐘陣痛1次,每次持續60~90秒,初產婦在2小時以內、經產婦在45分鐘以內會分娩,當看到寶寶的頭出現時就會準備到產檯上生產。


3.第三產程--胎盤及胎膜娩出
      「第三產程」是從寶寶誕生到胎盤及胎膜完整娩出,此時仍有些微陣痛的感覺,但較先前不明顯,大約歷經數分鐘至30分鐘。產後會將會陰撕裂傷或會陰減開後的傷口做修補,醫護人員會在媽媽面前將附有寶寶名字的名牌套上腳踝,然後醫護人員將媽媽推至恢復室觀察1小時,將寶寶擦拭乾淨後放入保溫箱。產後1小時,醫師還需檢查子宮收縮情形及惡露多寡,確保沒有產後大出血的情形,確保媽媽產後情形穩定後,隨即由護理人員及家屬陪伴送回病房休息。



生產中的偶發狀況

      然而,在整個生產過程中,也不見得都能如此順利地進行,亦即原本準備自然產的產婦可能會遇到子宮收縮不良、子宮頸擴張停滯不前、胎兒臉朝上或臉朝母親陰道口等情況,此時就需要比正常更多一點的時間生產,或須仰賴真空吸引或產鉗等輔助儀器,或者須剖腹產,視當時的情況做決定。



在醫院待產及生產的流程

      每間醫院的產房規劃雖然不太一樣,但是整體的功能與提供給孕婦的設施是大同小異的。以筆者服務的林口長庚產房為例,今年年中才剛整建完成的新產房,分為四大區塊,包含了十床的待產床,十床的安胎床(安胎中心),十床左右的產後恢復床,兩床的高危險妊娠加護照護病床。生產區則區分為自然產分娩區與剖腹產手術室。在這個大空間,準爸爸、準媽媽該了解什麼,是相當重要的。

      進來產房待產的時候,首先會有專業的護理人員介紹整體環境,需要待產的話,就會辦理住院手續,這時候需要準備媽媽的健保卡與媽媽手冊、夫妻雙方的身分證與一些孩子出生時所需要的用品。準爸爸可以在準媽媽旁邊陪待產,有接受過無菌觀念教育或是上過媽媽教室課程的準爸爸,可以在主治醫師同意下進入生產區,陪同辛苦的媽媽用力,感覺有如參與生小孩的過程,一起分享迎接新生命的喜悅。

      就醫護人員的觀點來說,產後的恢復期反而要特別注意,尤其是產後大出血的情形,所以醫護人員會在恢復室觀察媽媽的生命徵象、傷口或是排尿情形,等2個小時的觀察確定穩定之後,才會讓媽媽到產後病房休息。



結語

      現代人生的少,對小生命也更加寶貝與重視。產檢的過程是媽媽與產科醫師間的互動,找一位自己信賴的醫師非常重要,當然生產之前最好由先生陪同參觀產房,才不會到了產房之後才發現什麼都沒有準備而措手不及。產前做好醫病溝通與心理建設,接下來就準備迎接新生命囉!



(取材自嬰兒與母親雜誌)